实验室定位于钒电池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服务于陕西高质量发展和陕南地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立足于陕南地区钒资源优势,发挥在电池材料及微电网储能方面的研究特色,对钒电池材料及微电网储能方面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取得原创性成果。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支撑陕西尤其是商洛钒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将实验室建成为省内特色鲜明的钒电池材料及微电网储能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基地。
实验室依托商洛学院校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培育学科“电子信息”,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聚焦钒电池材料性能优化,运用电子信息学科相关算法评估钒电池健康状态,探究钒电池微电网故障检测、能量管理和并网优化策略。凝练形成了3个特色研究方向:钒电池材料制备与储能性能优化、钒电池性能检测与健康状态评估、钒电池微电网储能高效利用。推动钒电池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
实验室拥有科研用房2000余平米,已建成材料制备、性能检测等相关实验室12个,现有相关仪器设备1027台(套),总价值5660.5万元。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7人,高级职称17人,省部级人才3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9人,主任由材料科学专家坚增运教授担任。围绕三个研究方向组建了3支研究团队,其中1个团队入选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实验室是商洛市材料应用项目研究和攻关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已经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陕西五洲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商南华源矿业有限公司、陕西丰源钒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陕西海恩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等高校与企业先后在石煤钒矿选冶、钒合金材料开发、钒储能材料和钒电池研发、钒尾矿资源化利用等方向开展了密切合作。近三年立项国家级项目4项,到账经费206万元,立项省部级项目11项,到账经费80余万元,签订横向课题140项,到账经费10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35篇、EI/CSCD论文18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14项。